父親是內科醫生的時候,我年紀尚小。幼時的記憶里,只記得他桌上插滿掛號條的鐵釬子,和他穿著白大褂工作的模樣。關于父親的醫德醫技如何,我所知并不詳細。想來也應是個受病人敬重的醫生。因為小時吃過一些病人送來的香油、雞蛋或其它自家產物。那些病人都是經過父親治療好后,特意前來感謝的。那時社會沒有什么回扣紅包或商業賄賂,只有醫生與病人之間淳樸的感情。
20年前,父親因為寫作特長被衛生局借用,從此就再沒回醫院當過醫生。父親那時寧愿在衛生局當個借用的小辦事員,也不愿回醫院當大醫生。長大后問過父親原因,父親說他“瞌睡大”,當醫生他最受不了的就是經常無法休息。而且,他的志向不是行醫,而是從政。
父親為他的志向放棄了行醫,在他放棄當醫生十幾年之后,卻為我選擇了醫生。理由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醫生,醫生永遠不會失業,且受人尊敬。而我當時并沒有自己的職業傾向,便遵從了父親的選擇。
學了5年醫學,上了快9年的班,中級職稱也考過了。在醫生這個行業上,我一步步地朝前走著。最初只是將醫生作為一種職業,職業的本質就是通過勞動獲取經濟來源,從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在這個社會。而隨著自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長,醫生這個職業所具備的思維、情感、習慣、作風已經潛移默化,成為我性格的一部分,影響著我的生活。我開始為醫生而喜,為醫生而憂。每當病人治愈,看到她們信任和感謝的目光,我為我是醫生而驕傲自豪。而當我們付出了辛苦卻不被人理解,甚至不被尊重,我也為我是醫生而悲憤煩躁。
做人就該有原則,要有自己的人品,要有同情心,要有良心。既然我們決定繼續行醫,那就把我們的人性善的一面展示出來吧!實施我們的仁術,使那些受病痛折磨的人早日康復,讓好人得到好報,讓那些良心還沒有泯滅的人重新回到社會,讓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在當今社會還有我們可以值得信賴,可以把生命來托付。各位同行,我們的職業是崇高的,我們憑我們的良心做事。各位同行走好,別只顧眼前利益?熏坦坦蕩蕩做人,問心無愧最好。
如上所言,為自己勉勵。行醫路上,我們同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