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琴班、奧數班、珠算班、作文班……
你是不是曾被這些對分數“有用”的事情填滿了呢?你一刻閑暇時光都不肯放過嗎?是不是看不得自己做那些“無用”的事情呢?
2014年,白巖松在廈大講了個故事,說世界杯奪冠之夜正逢周日,雖然第二天周一要上學,但他決定讓兒子看球。第88分鐘,兒子喜歡的球隊以1:2落后,兒子哭了;隨后2:2扳平;93分鐘時,3:2反敗為勝!
白巖松干了一件很小但天下父母都不敢干的事。他說,要讓孩子花時間做點無用的事。
最發人深省的,是白巖松的最后一問——請問在中國的教科書中,還有哪一堂課,能夠比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學習“絕不放棄”?
我想對那些立志幫孩子鑄就完美人生的父母說:你的孩子已經足夠好,如果再做點無用的事,也許更好。
下幾盤臭棋,釣幾尾小魚,打幾記貓拳,來一次大汗淋漓的奔跑,看一場無厘頭的電影。功課之外的游戲雜耍,既是孩子當下的樂,亦能養成未來的趣。看似無用之事,卻是孩子成長中不可少的佐料。你看,滿漢全席,不也離不開一塊錢一袋的鹽巴嗎?
梁文道在《悅己》中如是說:“讀一些無用的書,做一些無用的事,花一些無用的時間,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,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,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,就是來自這種時刻。” |